A片手机在线-九九99九九精彩网站-搜索黄色毛片-欧美色综合网站|www.ustblx.com

當前位置: 首頁 > 資訊中心>業務動態 >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舉辦石化化工行業“十四五”高質量發展視頻在線直播報告會,視頻回放保留至10月8日
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舉辦石化化工行業“十四五”高質量發展視頻在線直播報告會,視頻回放保留至10月8日
日期:2021-09-28
點擊:0

       “十四五”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,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,經濟社會發展對石化化工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。石化化工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,也將面臨更加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和更大的資源環境壓力。特別是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,對石化化工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。為解決行業和企業當前存在的問題和應對國內外面臨的新形勢,有效指導行業在“雙碳”背景下實現“十四五”高質量健康發展,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9月24日舉辦了石化化工行業“十四五”高質量發展報告會。旨在通過本次會議,達成行業共識,凝聚行業力量,引導發展方向。會議采用在線直播的形式,在線收看人數超5萬人。報告會共10個報告,結合國家宏觀經濟總的發展特點,探討石化化工行業“十四五”高質量發展思路,提出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、石化化工行業新的發展理念、綠氫的應用、化工新材料、精細化工和可降解材料的發展、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等。會議由李志堅副院長主持,李君發院長致辭。

 

       李君發院長在致辭時談到,一年來,圍繞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、低碳發展新形勢,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先后開展了《石化化工產業生產力布局研究》、《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》、《石化化工行業發展短板及供應鏈安全研究》、《石化化工行業雙碳路徑研究》、《石化行業降油增化工作實施方案研究》、《煤化工產業高質量及低碳發展研究》、《氫能源發展全產業鏈研究》及《化工園區認定條件和管理辦法》等,并參與了國家部委相關規劃和產業政策的制定工作。今天的報告,是院研究工作的總結和精華,與行業同仁分享,希望對政府、化工園區和企業的發展有所幫助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鄭寶山副院長做了題為《我國石化化工行業“十三五”回顧和“十四五”高質量發展》的主題報告。他指出,石化化工行業的高質量發展,至少包括五方面的內容:產品質量提高,滿足相關產業需求;行業效益提升,具備市場競爭能力;產業結構優化,適應產業生態變化;本質安全體現,安全環保水平躍進;能耗物耗減量,走向低碳發展路線。但在“十四五”期間,我國石化化工行業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挑戰,主要包括:碳達峰碳減排任務艱巨,綠色發展提出新要求;行業名列“兩高”名錄,“緊箍咒”日益收緊;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挑戰,國內市場成增長引擎;價格“過山車”般波動,周期發展理論受挑戰;保持制造業的比重穩定,原材料行業催生需求;產品需求出現分化現象,不同分行業表現迥異。為了實現高質量發展,在“十四五”期間,要在以下幾個領域,做重大調整。一是,通過綠色低碳發展筑牢行業發展空間。由于石化化工行業的固有特點,本身以煤、石油、天然氣等含碳的化石資源為原料,注定行業具有高碳排放量的特點。比如,生產一噸甲醇,煤頭甲醇的碳排放量是天然氣頭甲醇的6倍。“十四五”行業減碳的任務,既有從源頭減碳,特別是低碳原料的使用,比如低碳的輕烴代替部分石腦油裂解生產乙烯、天然氣代替煤生產甲醇合成氨等;也有過程減碳,比如采用節能減排技術,減少電力、蒸汽的使用量;也有末端二氧化碳的利用,如二氧化碳的原料化利用,生產碳酸二甲酯、加氫生產甲醇等,以及CCUS技術的儲備和示范,實現二氧化碳的封存和利用等。二是,通過科技創新謀行業新生。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,推動產業鏈、創新鏈、人才鏈、政策鏈相互貫通。在共性技術、關鍵材料、智能制造、“卡脖子”技術和產品、節能安全環保方面進行技術攻關,組建一批創新平臺、戰略聯盟、示范基地,實現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持續增強。攻克一批行業核心技術和重大技術裝備,突破重大技術裝備及關鍵零部件補短板技術,提高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能力。對標國際先進水平,集中突破一批“卡脖子”關鍵產品、助劑,強化應用研究和定制化服務,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和產品升級換代要求。三是,繼續通過開放共享塑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。原料供應不足影響供應鏈安全的主要有原油、硼礦、鋰礦、鉀鹽等,出口受阻影響產業鏈安全的主要是無機鹽、紡織原料等,另外關鍵設備影響產業鏈安全的主要有大型機泵、苛刻工況閥門、控制系統等。要提高利用國外資源能力,實現資源的高效合理利用、原料路線的合理多元化和進口產品結構的合理優化。鼓勵跨國公司在國內建設先進生產裝置。四是實現安全協調享產業生態。提升安全生產水平,以科學態度把握安全生產的規律和特點,以系統思維強化安全生產的方法和手段,把提升本質安全水平作為石化化工行業發展的生命線,持續開展化工園區及化工企業安全風險排查工作。大力傳播責任關懷理念,加強責任關懷組織和基礎體系建設,建立責任關懷評選表彰激勵機制,推廣規范使用責任關懷標識。

 

       溫倩專業副總工程師做了《我國石化化工行業碳達峰、碳中和路徑研究我國石化化工行業碳達峰、碳中和路徑研究》的報告,指出:我國石化化工行業“十四五”雙碳發展關鍵:我們行業以化石資源為主體的特點更加突出,化石資源作為原料的屬性更加顯著,因此應兼顧發展和減碳、杜絕作秀式減碳、近期強化節能減碳,全行業企業攻堅克難、共謀低碳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。建議地區和企業盡快開展應對策略部署,摸清家底、創新升級;建議相關政策細化“兩高”目錄明細,增加對節能減碳配套產業的支持。我們行業力爭做到:減少本行業排碳、固定他行業排碳、助力社會減碳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石化處處長白雪松做了《我國煉化行業高質量發展思路分析》的報告,提出:原油對外依存度逐年攀升。在需求增長趨緩、供應持續增加的雙重壓力下,近年國內成品油供應過剩成為常態。“十四五”期間我國煉油產能將進一步優化調整,煉化產業發展重點將圍繞從供給側發力,重點推進“控煉、降油、增化”,逐步實現煉化產業結構的調整目標。煉油從增量帶動階段進入全面存量優化階段,嚴控產能增長,整合淘汰、優化提升發展。新建項目規模化高端化發展大規模、一體化、高端化,推進技術裝備的大型化、智能化,2000萬噸級煉油/150萬噸級乙烯/300萬噸級芳烴/高端聚烯烴、合成橡膠等裝置建設、大型反應器、大型壓縮機等自主設備應用。存量優化特色化精細化發展模式,多產低碳烯烴和化工原料。?

 

       趙彤陽專業副總在《 “雙碳”背景下烯烴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探討》中提到: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烯烴生產國和消費國,未來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。碳達峰、碳中和給烯烴行業發展帶來一定制約,可通過優化原料、技術進步、與綠色能源融合發展等措施,降低烯烴生產的碳排放。同時,“雙碳”背景下烯烴下游綠色低碳路線對傳統高能耗/高污染工藝路線的替代(氯乙烯、醋酸乙烯等產品),新能源、電力、綠色包裝等行業快速發展(帶動EVA及高端聚烯烴需求),也給烯烴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。

 

       能化處副處長劉思明在《 “雙碳”背景下中國氫能源產業發展模式展望》中提出:氫能已經成為我國能源轉型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,當前正處于全產業鏈技術突破,從研發階段轉入規模化商業化示范應用的關鍵時期。我國“雙碳”戰略的提出將加速推進氫能源產業發展,氫能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。氫能產業發展具有多路徑、多場景等特點,近期將以技術提升、降低成本為發展重點。“十四五”時期,各地方應結合自身資源、能源、經濟、技術等特點,從易到難,由點到面,抓住分階段重點,分層次、有序開展氫能相關基礎研究和產業化,做好頂層設計,避免各地一哄而上,急于求成,技術不成熟時大建工程而造成盲目投資浪費。

 

       材化處處長李巖做了《搶占化工新材料高質量發展制高點路徑研究》的報告,提到:近一年來,化工新材料領域各顯神通,呈現高成長性、高回報的特點,吸引企業和資本的追逐。新能源材料在雙碳等產業政策的推動下日益活躍,部分鋰離子電池材料如電解質、粘結劑等短時間內上漲數倍,光伏級EVA、POE隨著技術不斷取得進展,前景十分廣闊。各電子化學品品種將如何發展,未來3—5年將大大分化,“十四五”是關鍵時期,需要把握機會。膜材料、工程塑料等如何差異化發展,搶占制高點?大企業、小企業都有自己的舞臺。

 

       專業副總張麗做了《可降解材料和塑料回收發展趨勢研究》的報告:塑料為人類生活、生產提供了極大便利的同時,也帶來了環境污染。發達國家經驗表明,治理塑料污染,降解塑料與塑料回收并重。近年來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治理,特別是2020年出臺了最嚴的限塑政策,從而使降解塑料、塑料回收產業駛入快車道。限塑令下的中國市場機遇巨大,降解塑料市場樂觀預測超過380萬噸;也應警惕,投資熱情高漲不退,入市風險大。同時,缺乏核心技術、生產成本高、回收及堆肥機制缺失等因素制約行業發展。

 

       韓秋燕教授級高工在《我國精細化工“十四五”發展展望》中提出:精細化工是化工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衡量一個國家化學工業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指標之一。我國已是全球精細化工制造大國,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還為國際市場提供了大量產品。但我國精細化工總體水平偏低,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和行業領軍企業,與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存在差距。“十四五”期間,精細化工要加快補齊影響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精細化學品供應短板,大力實施創新驅動,積極培育行業領軍企業,提高產品和生產綠色化水平,建設精細化工強國。

 

       工程規劃處李君在《“雙碳”背景下化工園區熱電系統發展路徑分析》中提到:“雙碳”背景下化工園區熱電系統發展路徑分析:“雙碳”背景下化工園區熱電系統發展路徑分析,針對目前化工園區熱電系統發展所面臨的困境,提出了多項轉變化工園區熱電系統能源結構的新思路,包括1、傳統能源轉型路線的升級;2、綠色熱電技術,包括可再生能源、綜合能源系統、核能等技術的應用;3、前沿技術,包括氫能、太陽能光熱、燃料電池等熱電聯產新技術的發展等。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各技術的應用場景以及在企業、園區、政府等層面上“十四五”期間具體可操作的措施。

 

       工程規劃處陳慶俊副處長,做了《新形勢下化工園區安全環保整治提升思路》的報告,提出:當前的新形勢下,安全形勢依然嚴峻,資源環境制約日益凸顯,安全環保高壓監管已成常態,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任務艱巨。園區安全整治提升,建議提升基礎設施保障能力、應急救援能力,借助專業化力量,開展“三位一體”安全監管工作模式。打造“工業互聯網+安全生產”風險管理一體化平臺,智慧安監科技賦能。園區環保整治提升,搭建縱向嵌入、橫向集成優化、高水平運行的環保基礎設施,積極響應碳達峰碳中和,以技術和理念創新迎接挑戰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報告會共持續了7個小時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,得到行業同仁的一致好評。同時,很多客戶、同仁提到,報告會時間長,又是工作日,沒有聽完全,希望能回放。為了滿足大家的要求,經院研究決定,完整的視頻回放保留到10月8日,以便大家有時間完整收看。也希望大家一起探討、交流,共同推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。

 

       直播鏈接(下列三種方式任選其一即可進入直播間):

       http://wx.vzan.com/live/tvchat-531338227?v=63767294815652368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