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寶山,王 鈺,伍桂松,溫 倩,李 巖,龔華俊,朱彬彬
《化學工業》專家觀點:
在“雙碳”目標下,石化化工行業的高質量發展,一是通過綠色低碳發展筑牢行業發展空間,二是通過科技創新謀行業新生,三是繼續通過開放共享塑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,四是實現安全協調享產業生態。
一、“十三五”期間石化化工行業取得巨大成就
2021年前三季度,石化化工行業收入利潤同步大幅增長。石化全行業規上實現營業收入10.36萬億元,同比增長31.5%,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4.6%;利潤總額9178.2億元,同比增長2倍,創歷史年度新記錄,較2019年同期增長73.6%;進出口總額6175.4億美元,同比增長33.7%。其中油氣板塊的利潤增長2.7倍,較2019年同期增長2.6%;化工板塊利潤增長1.3倍,1-9月營業收入利潤率為9.53%,為歷史同期最好水平。
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2020年,石化化工行業企業數24330家,其中煉油板塊(含生物質燃料)企業 1357家,化工板塊(含煤化工)企業 22973家。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9.97萬億元,同比增長-8.7%。其中,化學工業營業收入6.57萬億元,同比下降4.5%;煉油業營業收入3.4萬億元,同比下降15.8%。2020年石化化工行業利潤總額4766.5億元,同比下降3.4%。2020年,全行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.78%。油業全年實現利潤總額487.3億元,同比下降45.6%。化學工業全年實現利潤總額4279.2億元,同比增長25.4%。
2021年上半年,石化化工行業收入利潤同步大幅增長。石化全行業規上實現營業收入6.7萬億元,同比增長32.9%,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7.2%;利潤總額6131億元,同比增長335.5%,已超過去年全年的利潤總額;進出口總額4010.3億美元,同比增長31.4%,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1.8%。分油氣、煉油、化工三大板塊看,油氣板塊的利潤尚未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;煉油板塊去年上半年虧損250.7億元,今年上半年實現利潤1239.6億元,一虧一盈增利1490.3億元,效益改善顯著;化工板塊營業收入增長36.4%、利潤增長190.3%,總體情況良好。
二、“十四五”石化化工行業面臨任務和挑戰
石化化工行業,由于其行業特點,碳達峰碳減排存在特殊困境。一是行業的主要原料石油、天然氣、煤炭等均為化石能源,是碳載體;二是行業高質量發展趨勢與碳減排存在矛盾,如面臨成品油過剩、乙烯等石化產品產能不足的局面,“減油增化”成為石化行業發展的重點方向,而這會增加能耗必然導致更多的碳排放;三是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與碳減排對煤化工的定位出現“錯位”,為了減少原油對外依賴程度,需要適度發展煤化工以保障油氣戰略安全,而碳減排有減少煤化工的需求。
三、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內涵
石化化工行業,作為重要的原材料工業之一,為國民經濟相關行業提供原材料支撐。高質量發展是指產業結構優化、產品質量提升,實現安全環保水平提升和低碳發展,并顯著提升產業發展的效益。
一是產品質量提高,滿足相關產業需求。特別是滿足節能與新能源汽車、新一代信息技術、航空航天、軌道交通、節能環保與大健康領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化工材料的需求。
二是行業效益提升,具備市場競爭能力。效益提升是產業轉型的重點,要以最小的成本產出最大的效益,并不斷提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。在原油價格波動的情況下,維持石油化工、基礎化工產品的盈利能力,基本具備與進口產品市場競爭的能力。
三是產業結構優化,適應產業生態變化。針對下游相關產業的變化趨勢,適機調整石化化工行業的產業結構,不斷滿足相關國民經濟行業對化工原材料的需求變化,并且不斷深化融合發展。
四是本質安全體現,安全環保水平躍進。持續提高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,落實企業主體責任,全面提升本質安全水平,解決安全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問題。
五是能耗物耗減量,走向低碳發展路線。強化節能減排、資源節約、清潔生產、綠色產品設計、綠色技術開發和環境保護,推動全生命周期的環境管理。圍繞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目標,以資源集約利用和高效轉化、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轉變為核心,發展低碳經濟,推動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行業綠色化改造。
詳細內容請見《化學工業》2022年第1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