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倩,鄭寶山,王鈺,趙文明,賈亮,王敏,尚建壯,魏珣,張海桐, 王韌,李自托,屠慶華,樊星,趙立群,李君
《化學工業》專家觀點:
石化化工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,經濟總量大,產業關聯度高,與經濟發展、人民生活和國防軍工密切相關,在我國工業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。石化化工行業碳排放占全國的13%左右,行業盡早實現碳達峰對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意義重大。
石化化工行業圍繞化石資源加工轉化,利用方式是以原料為主、燃料為輔,因此具有“用碳大于排碳”的特點。石化化工不僅涉及能源的生產供應,還是原材料行業的重要龍頭,用碳方式復雜、排碳規模較大、減碳任務緊迫。行業盡快實施有效減排措施、實現峰值控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。從生產側,圍繞化石資源轉化,重點在于原料向低碳結構調整、轉化利用向集約高效優化,強化源頭減碳和過程減碳;從需求側,有必要優化生產和消費結構,既發揮自身產品固碳能力,實現多固碳、少排碳,又加強綠色產品生產開發,助力其他行業和社會各領域減碳。因此,石化化工行業在碳達峰任務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小覷。
1 行業現狀和排放情況
1.1 規模穩步增長,發展質量顯著增強
“十三五”期間,受國際原油價格大幅波動的影響,我國石化化工行業營業收入也經歷下挫調整和緩慢回升過程。2020年,全行業產品產量從年初同比-5.1%,8月實現由負轉正年底主要產品產量+3.6%,增幅與往年大體持平。原油天然氣消費全年保持增長,從年初同比+5.0%,9月增幅達到8.6%,全年油氣總消費10.29億噸,同比+6.1%。主要化學品消費從年初同比-4.8%,6月消費實現由負轉正,全年主要產品消費+4.6%,增幅與往年大體持平。
1.2 行業能源消費增速低于規模增速
石化和化工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,同時也是能源消費重要領域。長期來看,石化化工行業能源消費總量與全國能源消費總量基本保持同步增長。“十一五”以來,隨著國家節能減排力度的加強,能源消費總量年均增速整體呈下降趨勢,“十三五”階段總量下降趨緩。
石化和化學工業范圍包括以石油、天然氣、煤炭、化學礦和生物質等為原料進行化學加工的產業,不包括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、專用設備制造業。近五年全行業能源消費量年均增速約3.1%。
根據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戰略部署,全行業將進一步推進能源消費優化,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強度。“十四五”階段,結合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的大環境,本行業加強節能減碳和技術創新、提高能源轉換效率、改善化石能源分散利用方式、輔助清潔能源供應,是實現節能減碳和高質量發展的雙贏途徑。
1.3 重點子行業碳排放量漲跌各異
按照《中國化工生產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(試行)》的計算方法,研究范圍包括原料轉化的過程碳排放、燃料燃燒的直接碳排放、以及外購熱電的間接碳排放,針對不同重點子行業、各種技術路線進行計算,匯總得到當量碳排放。2020年石化化工10個重點子行業的碳排放情況,占全行業總量的2/3左右。其中,煉油、合成氨、甲醇三個子行業的碳排放量各約2億噸;碳排放量在0.5億噸左右的包括煤制油氣、電石、乙烯、燒堿等子行業;碳排放量在0.2億噸左右的包括PX、純堿、煤制乙二醇、輪胎等子行業。
2 低碳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
2.1 支持需求增長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
“十四五”期間石化化工行業產品需求將繼續保持增長。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,行業整體與國民經濟保持同步增長。目前,我國石油化工提供的三大合成材料產量已居世界第2位,合成纖維產量居世界第1位。乙烯、合成樹脂產量已居世界第2位。國民經濟的建材、交通、輕工、紡織、電子工業等,均依賴于石化行業的多種原材料產品。
以行業代表性產品塑料為例,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表明:經濟越是發達,塑料用品的消費量越大。從人均塑料消費量來看,根據經合組織/國際能源署的數據,2015年美國人均塑料消費量達到81.3kg/人,西歐為62.2kg/人,日本為54.4kg/人。而我國2015年人均塑料消費量為45.1kg/人。根據我國統計數據,2020年人均塑料消費量約75 kg/人,距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距離,未來塑料消費仍有增長空間。
2.2 保障民生與糧食安全作為基本前提
石化化工行業為農業生產提供化肥、農藥和農用塑料薄膜,既是支援農業的主力軍,也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。“十三五”期間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實現預期目標,化肥農藥使用量顯著減少、利用率明顯提升,2020年三大糧食作物化肥、農藥利用率比2015年分別提高了5個和4個百分點。《“十四五”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》提出,到2025年,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和農藥利用率分別由2020年的40.2%和40.6%提高到43%。
詳細內容請見《化學工業》2022年第1期
歡迎訂閱,歡迎來稿!